在南方的很多地方会修一种亭子,供行人歇息用的。通常是在滨河路或山间小道上。
就是些寻常供人歇脚的亭子,名字我倒是觉得很好听,叫。
我们老家那一带因为是在山里,山野小道间有不少这样的亭子。
关于这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村里人怕小孩夜里乱跑,讲的村里马老头的故事。
说是老家村里马老头自己讲述的亲身经历,是他年轻时发生的事。
那时候马老头还只能算是小马,十几二十的岁数。他有个当过地主的父亲,
那时虽然已经风光不再,但眼界比同村人还是要高出不少的。
他对身为家里独子的小马很是上心,在村里孩子都在地利刨鸡屎吃的年纪,
他就亲力亲为地教小马认字,认宗法。小马看到他和村里那些脏兮兮的小孩那些不同,
自然也是更加敬重他的父亲了。可是后来放小马外出读书就坏了菜了,
不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也没说在外面闯出个什么名堂。
回来老父亲一看他这本事没学到什么,脾气没少长。每次要教育这小马,他都是要顶回来的。
这让他的父亲大失所望,而后积郁成疾。又在这年的冬天里摔了一跤后落下了病根,
这日渐萎靡下去,终是没能撑到来年开春,就一命呜呼了。从这之后呢,
小马作为家中独子也就挑起了养家的担子。因为年纪轻身体好,
不管是上山打猎还是下地干活都是一把好手,又懂读书认字就兼顾着村里教书先生的职务。
所以别看他的老父亲恨其不争,即使在城里读书没混出个名堂,
但在这乡里间却是个个都对他竖大拇指。年纪轻轻的小马在打猎方面表现出了很高的天赋,
跟着老猎人跑了几趟山路就已经对老家的那片山熟门熟路了,
对于各种猎人的把式也是很快就摸透了。又因为平日里还要教村里的小孩识字的。
村里人都叫他马老师,他渐渐也有了一份知识分子的“清高”,跟村子格格不入,
开始瞧不上村里人了,心气高得很。村里很多来给做媒的都被他自己拦下了。村里人眼也尖,
渐渐的待他也没有最开始看城里大学生那么宝贵了。毕竟小马年龄小又不“懂事”,
热脸贴上冷屁股容易让其他人笑话。可在一次上山打猎的后,小马的心气就坠了。
那是在个秋天里,几个猎户们忙完了地里农活儿,心就飘到了山里。山里自在啊,
没有女人们在他们耳边唠那些家长里短,也不用一天天忙完地里就天黑闷头睡。
这段时间的农忙都把他们憋疯了!刚好快入冬,野物也都要养膘,正是肥美的时候。
几个人约好了进林子的时间,就都开始收拾起来。磨刀的磨刀,擦枪的擦枪,
买火药的进城去了……到上山的日子了,小马一家一家地去叫人。他们一行有五人,
都是同村比较要好的。有李叔、王老头、小孟、老何还有小马,几人都也叫他马老师,
不过在他们嘴里更多的是一种熟人之间的戏谑。
小马自然也听得出那是他们在调笑他明明读过书还和他们混在一块儿,他也不恼火,
只当是这些人羡慕。一行人有说有笑的进了山林。这天可能是时运不好,
山上的野物出奇的少。平日里虽然山猪野鹿什么的也不常见,
但狸子野兔山鸡什么的还是能见着的。可这次进山却是连鸟雀都没怎么见着。
众人也是越走越没了兴致,只能是在一些有野兽痕迹的地方安置了一些陷阱,
就没什么事情可做了。进山一整天竟然只有随行的狗叼着了一只野鸡。
大伙都觉得点儿背得邪门,资历最老的王老头率先打了退堂鼓:“赶明儿就下山吧,
这趟怕是触山神老爷霉头上了。”“也行,没耽误多少事儿。家里还有谷子要打。
”本来就有些迷信的李叔听了这话立马就接过话,也开始是想下山了。”我也觉得可以,